「此次咱們與甘肅商定,擬在泰國推進針灸培訓班、中醫藥可醫治疾病提高班、高校中醫藥研究生班三大中醫藥合作項目。」泰國衛生部傳統和代替醫學司司長通柴·勒特維拉拉塔那邦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今後,還會引進更多中醫名醫及中醫藥,共享給泰國民眾。

25日,第四屆我國(甘肅)中醫藥工業飽覽會在甘肅定西市隴西縣持續展開,邀請「一帶一路」沿線多國業界人士參加。泰國特派「中醫藥取經團」,走訪考察甘肅中醫藥大學和中醫藥代表性企業,在中醫人才互訪溝通、中醫診療技術研究、中醫藥新藥研製等方面,頻頻展開溝通,探究更多合作或許。

通柴·勒特維拉拉塔那邦說,在中醫人才培養方面,泰國累計培訓1500多名針灸醫師,且從本科畢業的中醫醫師有1500多名,他們別離在當地各大公立、私立醫院或診所工作;在中醫藥方面,泰國與我國存在20種類似中草藥,部分民間處方探究出中醫藥和泰草藥結合的醫治藥方;在中醫醫治手段方面,泰國已有針灸、刮痧、拔罐等中醫療法。
「針灸現在現已遍布泰國各地了,最顯著的是用針灸醫治中風後遺癥,也納入了全保,免費為民眾提供醫治。」「取經團」成員之一的泰國衛生部傳統和代替醫學司代替醫學處處長烏特哈尼特·瓦納拉特納說,了解到甘肅有豐富的中藥材,對此很感興趣。泰國正在探究泰醫和中醫、西醫的合作醫治法,不久後會發表相關國際學術論文。
中醫在泰國已有200多年的發展前史。泰國立法維護中醫藥發展,進口中醫藥,設岐黃泰國中醫中心,民間中醫師開設中醫診所。
甘肅既是中醫藥重要發祥地,也是我國中藥材主產地之一。
作為甘肅中醫藥行業的龍頭企業,百年老字號「佛慈」品牌在泰國有傑出商場基礎和廣泛影響力,該企業還與唐明本草合作在泰國開設佛慈唐明中醫中心。蘭州佛慈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石愛國說,除了針灸等中醫療法,接下來還會在中成藥出口方面付出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