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院报专刊

    炎炎夏日,中医教你如何预防疰夏
    来源:  浏览次数:日期:2023-02-03 02:53 字体:

          今年的梅雨季比往年短,高温天气则来势汹汹,这几天常州正式进入伏天。炎热的气候,使得很多人都感到不舒服,尤其是儿童、老年人、以及一些慢性病患者,更是容易出现乏力倦怠、心烦头晕、多汗纳差、甚至发热等症状。近日,在我院新北院区儿科门诊、病房挤满了前来就诊的患儿,都是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为主,小一点的儿童是因为吹空调而受凉感冒发烧,大一点的孩子则是贪吃冷饮而拉肚子等。炎炎夏日,如何安度这桑拿天呢?
          我院儿科主任李秋宜则提醒家有宝贝的家长,要注意,空调不能打得太低,因为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没有完全发育好,体温容易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如果在空调房间里突然进入高温环境,或者相反,宝宝容易受凉而感冒发烧。此外,对于稍微大一点的儿童,则要注意饮食卫生,不能直接喝生水,冰箱里的水果不能直接食用,不能贪吃冷饮。
          我院中医内科吕新华博士提醒老年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夏天,昼长夜短,老年人和体弱者应早睡早起,午间气温最高的时候,午休半小时到一小时,尽量保持每天能有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2、老年人及体弱者盛夏期间,空调不可调的过低,且不可长时间使用,电风扇取凉宜使用微风,不能贪食冷饮等,而在出汗后严禁洗冷水澡,因为在夏季,人的体表毛细血管扩张,汗腺全部开放,如果洗冷水澡,体表毛细血管和汗腺会收缩关闭,使体内存在大量的余热散发不出去反而容易导致中暑。
          3、酷暑最容易使人伤津耗气,加之体表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多集中在体表,消化道血液相对不足,老年人、体弱者更容易出现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所以在夏季的饮食原则应为健脾利湿,多吃清暑、益气、生津、易消化的食物。
          4、夏季正确补充水分很重要,可以预防血液浓缩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喝水宜喝温开水,缓慢饮用,每天饮水1000ml 以上。


       (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