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研教学

    教研室及临床科室教学工作条例
    来源:  浏览次数:日期:2023-02-03 02:50 字体:
     

    一、总则

    1、为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制定此规定,适于教研室()教学和与教学有关的工作。
        2
    、教育全体教师热爱医学教育事业,增强教学意识,教书育人。
        3
    、组织全体教师按专业教学计划努力完成本教研室任务,研究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组织

    1、由教研室()主任或副主任负责教学工作,对教学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和落实好各项措施。教研室应设教学秘书及教学辅助人员。
        2
    、教研室()根据不同的专业和课程,可组成不同的教学小组,完成本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3
    、教研室()必须配备一名高年资讲师(主治医师)以上教师负责实习见习课教学。

    三、教学大纲与教材

    1、执行学校制定的大纲或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基本要求,拟定本教研室()所开课程的教学大纲,经院教学管理委员会批准后执行,并报学校教务处备案。
        2
    、教学大纲一经确定后应认真执行,不得轻易改动,如需修改须经教研室()统一意见后,向院教学管理委员会、校教务处提出申请,经同意后才可进行。
        3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选用统一或自编适合教学要求的教材,同时指定相应的教学辅助材料或参考书。自编教材应由教研室()主任或教学副主任负责组织编写。所用教材要相对稳定,更改教材时须经教研室()充分论证确定,并报院和校教务处备案。要不断提高自编教材的质量和水平,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4
    、选修课要做到开课前有讲义,对某些新兴的知识、内容更新很快的学科可暂不编讲义,但必须发给学生讲课大纲。
        5
    、实习实验课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科学工作作风和各种能力以及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学过程,必须有较高质量的实习实验见习讲义(指导)予以保证。实验讲义应尽可能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内容。临床教学见习、生产实习也必须有符合教学要求的实习指导。
        6
    、实习、实验讲义由有教学经验的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以上的教师负责组织编写。
        7
    、根据所开课程的特点积极组织教师进行CAI课件、电化教材、幻灯、模型、标本、图表等辅助教材的制作。

    四、授课

    1.要安排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讲课,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以上教师讲课时数一般应占讲课总时数的70%以上,对本科教学,副教授以上任课率要求达80%,每门课程的讲课教师人数不宜过多,每门课教师平均讲课时数不得低于10学时,临床课需按系统讲授时,每个系统尽可能由一名教师讲授。
        2
    、严格任课教师的审批制度,经教研室()主任核准后的讲课和带实习实验教师名单,报院主管领导审核,于开课前一个月将《教学进度表》报教务处备案。
        3
    、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有计划的组织好培养性讲课,对培养性讲课教师应指定老教师专人负责指导,对讲稿教案应进行审核,并在教研室()内试讲合格后才能正式讲课。凡第一次讲课的教师,教研室()主任和负责指导的教师都应听课,课后进行总结评议,并写出书面意见归入教师教学档案。培养性讲课时数一般应控制在该门课程讲课时数的15%以内。
        4
    、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每学期至少应于开课前及课程进行中召开两次集体备课会。通过备课会统一讲课的基本内容、要求、进度和改革措施,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以防止教学任务分到个人后,各自为教的现象发生。
        5
    、坚持检查性听课制度,教研室()主任或指定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对每名教师的讲课每学期至少听一次,并将结果记入教师教学档案内。
        6
    、任课教师及教学进度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如遇特殊情况必需调课者,需由教研室报告院领导签意见,交学校教务处审批后予以安排,若有全校性活动,由学校统一安排。
        7
    、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本学科的科研工作,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
        8
    、教研室()主任应经常关心和了解每位教师的教学效果及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并积极组织评教评学活动,每两周要固定一个下午作为教学活动日。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9
    、积极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每学期应组织12次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研讨会。

    五、实习实验

    1、实习实验见习课负责教师于课前要组织集体备课,统一实习实验见习的内容(包括病种、病例讨论内容)、目的、要求、试讲、预做,课后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2
    、教研室()主任和实习实验见习课负责教师对实习实验见习课要进行检查性听课,以便了解和保证实习实验见习课质量。
        3
    、实习实验见习课负责教师可兼任实验室主任,协助教研室主任改善实验条件,搞好实验室建设。
        4
    、教研室()要积极组织教师研究实习实验课教学,不断充实和更新实习实验内容,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习实验质量。
        5
    、临床教研室()要选派医德医风好、工作认真负责的主治医师或有3年以上临床经验的住院医师承担临床实习教学任务。
        6
    、带实习见习课的教师要相对固定,特别是临床见习教师,不宜频繁轮换,每年应保留一名以上教师连续带教,以便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7
    、承担实习见习课教师尽可能做到跟班听课,了解讲课内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带教水平。
        8
    、根据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安排,如需承担部分本科生实习实验见习课时,必须参加教研室()安排的预做、试讲等集体备课活动,研究生的第一次实习实验见习课教研室()应指定专人听课,教学认真效果好的予以表扬,差的应给予帮助或向有关单位和导师反映,并评为教学实践未通过。

    六、选修课和课余活动

    1、教研室()拟开设新的选修课,必须事先提出申请报告及论证材料,经教务处审议,报学校批准后,方可开课。
        2
    、已开选修课的教研室()主任要重视并抓好选修课教学效果。
        3
    、进一步研讨和改进选修课的考核办法,加强选修课管理,凡缺课较多的学生,该门选修课不能通过,学习成绩不予及格。
        4
    、教研室()应积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课余活动,如组织学生读书报告会、辅导文献阅读、科学讲座、学生科研小组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热爱医学科学,勤奋好学的精神。学生课余活动的受益面应达到修该门课程学生人数的20%左右。

    七、作业及实习实验报告

    1、教研室()对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完成的各种作业、习题、病案分析、实习实验报告、病历书写等应制定统一的要求和标准,并组织教师认真批改。
        2
    、教研室()主任对教师批改的作业、习题、实习实验报告、病历等应抽查,将抽查的结果记入教师教学档案。

    八、辅导、答疑及考试

    1、辅导、答疑应根据教学过程分阶段进行,以便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点、难点,不应只限期未考试前集中答疑,教研室应将辅导答疑时间和教师列入教学进程表中,让学生了解。
        2
    、课程结束可帮助学生系统复习,但不允许给学生定考试范围和拟定复习提纲。
        3
    、认真组织好考查、考试工作。各教研室()根据课程的性质,除课程结束进行考试外,于学期中可安排一次期中考试,但期末考试内容必须包括期中考试前讲授的内容,至少应占期末考试内容的20%以上。
        4
    、教研室()要抓好命题工作,命题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要反映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除考核学术的记忆理解外,着重考核学生的思维逻辑、综合分析能力,题量适中。题型可根据课程特点选定,但多选题的分数最多不得超过总分的30%,同时试题应有一定的难易度,要文字简练、准确,无差错。
        5
    、教研室()于期末考试命题时,应拟制两套试卷,题量和难易程度相似;一份考试用,一份补考用,补考试题不得降低要求。
        6
    、教研室()组织23名高年教师进行期末考试命题(防止谁讲课谁命题),组成较合理的能反映出学生实际水平的试卷,最后由教研室主任审定。
       
    要注意试卷的保密,参加命题以外的教师不得探听试卷内容,凡参加该学期命题的教师,不得参加期末给学生组织的答疑,防止泄露考题或无意中给学生暗示。
        7
    、认真组织监考,教研室()必须选派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和教辅人员担任监考。教研室()对监考教师提出要求,对考试作弊者要严肃处理。
        8
    、阅卷评分由教研室()主任实施,考试成绩评定要认真、公正、客观、准确。要制定统一的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应按题分工流水评阅,尽可能减少因评卷教师不同而造成的误差。教研室()主任应对已评阅的试卷负责抽查,了解并检查评阅质量,教师个人不能随意给学生提分,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学生查阅试卷。如发现差错,必须经教研室()主任核准后更改,并由主任签名。
        9
    、考核结束后,教研室()应组织有关教师对试题和考试成绩进行总结,统计分析,以便对教学质量进行反馈。
        10
    、积极准备条件,于近23年内建立健全教研室所开课的试题库。
        11
    、积极做好毕业考试和实习技能考核工作。

    九、教学及教学档案管理

    1、教研室()应有定期研究教学的会议制度,教师工作考核制度及教学管理等的规章制度。
        2
    、每学年要有教学工作计划,课程结束后应有书面总结。
        3
    、学期末课程结束后,组织教师对本门课程教学情况进行自评,同时组织教师对每名上课和实习实验见习教师进行评议,并填写教学质量评议表。
        4
    、教研室()要重视教学档案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教研室应有完整的教学资料,如每学年度的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总结教学改革计划、措施,课程进度表(包括讲课、实习实验的时间、题目、学时数、授课及实习实验教师姓名、实习实验负责人等),历年用教材、讲义、参考资料、实习实验讲义(指导)、教学大纲、讲稿、教案、备课记录、试题及试题质量分析、学生考试成绩统计分析、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材料、研究教学的会议记录、实验室建设规划、教学法研究资料等等,并分类装订成册(具体另见教学文件归档规定)
        5
    、教研室()要建立教师教学档案,即记录每位教师承担教学的时间、总学时数、教学主要内容、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评议结果,作为今后教师提职晋级的主要依据。

    十、教学研究工作

    1、教研室()应根据所开课程的特点、发展趋势和在医学教育全过程中的地位、作用,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每年应拟定重要研究课题,并列入教研室工作计划。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经研究确定的新方案在实施前要报院、校两级认定,实施时要随时研究新的问题,做到边实践边完善。
        2
    、凡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记入教师教学档案,教学研究论文可作为提升教学职称的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