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研教学

    从哲学认识生死到科学治疗癌痛
    来源:  浏览次数:日期:2023-02-03 02:50 字体:
      全国第15届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规范癌痛治疗,改善生活质量”。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恶性肿瘤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到2030年全世界将有1200万人死于癌症,我国现有癌症患者超过600万人,值得重视的是,癌症疼痛是癌症病人常见的症状。WHO统计,接受治疗的癌症病人中50%有不同程度的疼痛,70%的晚期癌症病人中癌痛是主要症状,30%的癌症病人有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我国伴有不同程度疼痛的癌症病人中,早期患者为15%-30%,中期为40%-55%,晚期为50%-70%。1/4患者未得到任何止痛治疗,其中中重度占20%。     癌痛对人的肉体、精神、情绪和信念都是一种极大的摧残和折磨,肿瘤病人往往因剧痛而逐渐丧失抗击癌魔的斗志,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可以导致多疑、自卑、厌世等性格和人格方面的改变,乃至失去生存的勇气。当癌魔带着疼痛的巨大阴影袭来时,是惊魂失魄、束手待毙呢?还是医患同心,阻断癌痛,维护生命的尊严,改善生活质量,重新点燃如红花怒放的生命火炬?     正确认识生与死     人总是要死的,这与得不得癌症没有必然联系。人生自古谁无死?对死亡的畏惧也是人的本能,但是如何从辨证哲学的角度看待生与死,是人的世界观问题。正确的生死观应该是: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正确认识死亡。     中国人常以儒家乐生哀死、道家苦生乐死、佛家超越生死这三种不同观点来看待生死,但对于许多罹患肿瘤的患者来说,对生死的思考较之常人尤为特殊。虽然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06年就将癌症定性为与高血压、糖尿病同样性质、可以调控的慢性疾病。一些最常见癌症种类,例如乳腺癌、宫颈癌和结肠直肠癌,在得到及早发现和最佳治疗时,有很高的治愈率。但不少肿瘤病人仍是在得到恶性肿瘤的诊断书时便想到死亡,想到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想到“寻寻觅觅”求良医,想到“冷冷清清”望归途,想到“凄凄惨惨戚戚”了余生,而完全忘却了肿瘤三分之一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三分之一是可以延长生命的,三分之一是可以改善生命质量的。更何况,“人固有一死”,死亡是不分贵贱、贫富、老少、男女、种族、宗教、善恶等等的。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却“鼓盆而歌”并答曰“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把生死当作四季轮回,春之萌芽、夏之绚烂、秋之静美,冬之肃杀,一视同仁。以平和之心,理性对待,才能做到生如夏花之绚丽,死如秋叶之静美,实现生之美丽、死之尊严。     疼痛改变了生命质量     生之美丽、死之尊严是符合大多数人愿望的,但要真正实现这样的目标,也并非易事。     “如果死亡到来,我认为最可怕的倒不是死亡本身,而是伴之而来的疼痛。我见过一位骨癌晚期病人,是一位工程师,痛得脸色苍白,撕心裂肺地哭喊,听者都感到好像有无数小虫在撕咬每一寸皮肤,万箭穿心。与其这样痛苦地苟活,真的还不如有尊严地死去。”这是一位罹患胃癌已经15年的中学老师和我谈起他的生死观的一番话,他最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癌痛。在他看来,癌痛会造成尊严的丧失、形象的改变、自我价值的失落等等。癌痛带来的精神和心灵的痛苦是甚于死亡的。这确是许多肿瘤病人的内心独白。于是,2001年第二届亚太地区疼痛控制会议发出了“消除疼痛是基本人权”的呼吁。     其实,疼痛不仅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主观感觉,更是一种不良的心理体验,无论疼痛或重或轻,都会对生命质量有负面影响。肿瘤病人如何在带瘤生存中,降低疼痛对身心的打击,改善生命的质量,保障生命的品质、尊严和价值?我们不希望每一个肿瘤患者都像焦裕禄一样在肝癌晚期剧烈疼痛的时候仅靠意志克制疼痛,这样的生活没有质量,更不符合医学的人道主义精神。从医学角度避免癌痛对患者的躯体、心理、社会人际关系及总体感觉等方面产生干扰,帮助肿瘤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癌痛,用科学、规范的方法治疗和控制疼痛,正确引导病人,超脱恐惧,保存尊严,这才是尊重生命、尊重人格的科学态度。     科学规范治疗癌痛     肿瘤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而癌症疼痛是一个普遍的世界性问题。有效的镇痛治疗不仅可以提高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更是医学人文宗旨的体现。     研究表明,在规范化治疗疼痛的过程中,恰当的药物治疗可以使约80%左右的癌痛者无痛。上世纪80年代WHO曾提出癌痛的三阶梯治疗,将治疗癌痛的药物分为三类: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弱吗啡类药物和强吗啡类药物,先用NSAID,如不能止痛,再用弱吗啡类镇痛药,最后上升至强吗啡镇痛药。我国自1990年开展此方法镇痛治疗已有十余年,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癌痛将对机体的各个系统产生广泛影响,最终形成疼痛的恶性循环。急性疼痛常伴有代谢、内分泌甚至免疫改变而可能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慢性疼痛常伴有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改变。尽管现在对疼痛的认识已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镇痛不足的情况还非常普遍,而担心成瘾是癌痛得不到满意控制的重要原因。这存在明显的误解,因为癌痛患者所要求的是镇痛效果而非精神上的享受,同时,口服吗啡不符合吸毒患者的需求和效果。临床发现,大部分癌痛患者经过合理的抗癌治疗后,一旦癌痛缓解,均能安全撤除阿片类止痛药物,未增加药物滥用的风险。因此,对于癌痛规范化治疗的公众知识普及和医务人员正确执行癌痛三阶梯镇痛治疗实属当务之急。     2国内肿瘤、疼痛、药物依赖学权威专家进行了讨论,首次在国内提出“规范化疼痛管理”(Good Pain Management)的概念。规范化疼痛治疗是三阶梯治疗发展实践的总结。从按阶梯给药到根据疼痛强度、疾病种类和疼痛的病理生理学特征而选择能达到最大镇痛作用和最小副作用的药物,从口服给药到无创给药,从按时给药到癌痛和慢性痛主要选用控缓释药物,从个体化给药到个体化、多模式给药,癌痛和慢性疼痛治疗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对肿瘤患者实施科学治疗,配合心理护理、人文关怀以及社会支持照顾,从而有效地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正逐步成为现实。     目前,常州市肿瘤医院通过积极跟踪国内外癌痛治疗的新进展,结合十多年的临床实践和总结,对肿瘤病人实施个体化规范科学的镇痛方法,实施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办法,并配合综合治疗,效果显著。具体方法有:1、镇痛药物疗法,即规范应用三阶梯止痛法,如新一代口服吗啡缓释片和外用多瑞吉贴片的临床应用,更进一步提高了镇痛效果,且使用简便,对于骨破坏所致的癌痛则可选择双磷酸盐药物抑制骨转移,减轻骨破坏,从而控制癌痛;2、放射疗法,尤其对骨转移止痛效果好;3、化学疗法,通过减少肿瘤体积达到止痛,尤其是目前新一代化疗药物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可以更好地抑制肿瘤,缓解癌痛;4、手术疗法,切除肿瘤,去除病因,疼痛消失;5、介入疗法:通过微创技术将受侵害的神经用无水酒精或酚甘油将癌痛神经阻滞,达到永久止痛,一般用于止痛药均无效的癌痛。另外,运用PCA疗法,即病人自控镇痛,通过将导管置于静脉血管、硬膜外腔、皮下等部位,将止痛药按照病人自己的需要自我控制将药物泵入体内以达到止痛效果。如能科学地运用上述镇痛方法,约95%以上的癌症患者可以基本不痛。     我们希望全社会都关注癌痛人群,正确认识癌痛治疗,医患共同携手,阻断疼痛,让肿瘤患者过好有尊严、有品质的人生每一天!